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换热芯体产品细节耐腐蚀性测试方法

换热芯体产品细节耐腐蚀性测试方法

更新时间:2025-09-03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5

换热芯体产品细节耐腐蚀性测试方法

一、耐腐蚀性测试的核心意义与测试原则

换热芯体的耐腐蚀性直接决定其在特定介质与环境中的使用寿命,耐腐蚀性测试是验证芯体材质适配性、工艺可靠性及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。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腐蚀条件,测试可实现三大目标:一是评估不同材质(如铜、铝、不锈钢、钛合金)在特定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,为材质选型提供依据;二是检测芯体表面处理工艺(如亲水涂层、环氧涂层)的防护效果,判断涂层附着力与耐蚀稳定性;三是验证芯体焊接、拼接等连接部位的耐蚀性,排查工艺缺陷导致的腐蚀隐患。

耐腐蚀性测试需遵循三大原则:一是模拟真实性,测试介质、温度、压力等参数需贴近实际使用工况;二是操作规范性,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,确保测试结果可重复、可对比;三是安全防护性,测试过程中需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腐蚀性介质泄漏造成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。

二、按腐蚀环境分类的常用测试方法

根据换热芯体的使用环境,耐腐蚀性测试可分为液体介质腐蚀测试、气体介质腐蚀测试及综合环境腐蚀测试三大类,各类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。

(一)液体介质腐蚀测试(适用于液 - 液、气 - 液换热芯体)

液体介质腐蚀是芯体常见的腐蚀形式,测试方法通过将芯体或试样浸泡在模拟介质中,评估其耐腐蚀性能,主要包括以下四种:

1. 浸泡腐蚀测试(GB/T 10124-2021)

测试原理:将芯体试样(尺寸通常为 50mm×25mm×2mm,取自实际芯体材质或连接部位)浸泡在特定腐蚀介质中,在设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,通过测量试样重量变化、外观变化及腐蚀速率,判断耐腐蚀性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预处理:用砂纸(400-800 目)打磨试样表面至光亮,去除氧化层,用酒精清洗后晾干,称重(精确至 0.1mg)并记录初始尺寸;

② 介质配置:根据工况配置介质,如模拟工业冷却水(含氯离子 200mg/L 的水溶液)、模拟酸碱溶液(10% 盐酸、5% 氢氧化钠溶液);

③ 浸泡试验:将试样悬挂在介质中(避免试样接触容器壁),置于恒温箱内,设定温度(如 25℃、50℃、80℃),浸泡时间根据需求设定(通常为 24h、72h、168h、1000h);

④ 后处理与检测:取出试样,用软毛刷去除表面腐蚀产物,用酒精清洗后晾干,再次称重,计算腐蚀速率 [腐蚀速率 =(初始重量 - 终重量)/(试样面积 × 浸泡时间),单位:g/(m²・h)];同时观察试样表面有无点蚀、裂纹、剥落等现象。

结果判定:普通铝试样在 5% 氢氧化钠溶液中(25℃,72h)腐蚀速率>10g/(m²・h) 为不合格;304 不锈钢试样在含氯离子 200mg/L 的水溶液中(50℃,168h)腐蚀速率<0.1g/(m²・h) 为合格,且无点蚀现象。

2. 电化学腐蚀测试(GB/T 17899-1999)

测试原理: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芯体试样在腐蚀介质中的极化曲线、阻抗谱等电化学参数,快速评估腐蚀速率与腐蚀机制,适用于实验室快速筛选材质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制备:将芯体制成工作电极(暴露面积 1cm²,其余部分用环氧树脂封装),打磨至光亮并清洗晾干;以铂片为辅助电极,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,组成三电极体系;

② 介质准备:将测试介质(如海水模拟液、工业废水模拟液)倒入电解池,恒温至 25℃;

③ 电化学测量:先进行开路电位测试(稳定 30min),再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(扫描速率 1mV/s,扫描范围 - 0.2V~+0.8V),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(频率范围 10⁵Hz~10⁻²Hz,交流振幅 10mV);

④ 数据处理:通过极化曲线计算腐蚀电流密度(腐蚀电流密度越小,耐腐蚀性越强),通过阻抗谱分析腐蚀界面的电荷转移阻力。

结果判定:钛合金试样在海水模拟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<1×10⁻⁷A/cm² 为合格;铝合金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>1×10⁻⁵A/cm² 为耐蚀性较差。

3. 水垢腐蚀模拟测试(GB/T 23296.1-2009)

测试原理:模拟硬水在芯体表面结垢后的 “垢下腐蚀" 现象,评估芯体在结垢工况下的耐蚀性,适用于壁挂炉、热水器等接触硬水的芯体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准备:同浸泡腐蚀测试,记录初始状态;

② 硬水配置:按钙硬度 500mg/L、镁硬度 200mg/L 配置硬水,加入 0.5% 氯化钠模拟腐蚀性;

③ 循环测试:将试样置于循环系统中,硬水以 0.5m/s 流速流经试样表面,温度控制在 60℃,持续循环 1000h,期间定期观察结垢情况;

④ 检测评估:停止测试后,去除试样表面水垢,称重计算腐蚀速率,检查有无局部腐蚀坑。

结果判定:不锈钢板式芯体在该测试中腐蚀速率<0.05g/(m²・h),且无深度>0.1mm 的腐蚀坑为合格。

4. 缝隙腐蚀测试(GB/T 10127-2002)

测试原理:模拟芯体连接部位(如管束与管板、板片与垫片)的缝隙环境,评估缝隙处的局部腐蚀性能,适用于管翅式、板式芯体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组装:将两个相同材质的试样(50mm×25mm×2mm)平行放置,中间用 0.1mm 厚的聚四氟乙烯垫片隔开,形成缝隙,用螺栓固定;

② 浸泡测试:将组装好的试样浸泡在 3.5% 氯化钠溶液中,25℃下浸泡 168h;

③ 拆解检测:拆解试样,观察缝隙内部有无腐蚀,测量腐蚀区域面积与深度。

结果判定:316 不锈钢试样缝隙内无明显腐蚀为合格;304 不锈钢试样若出现连续腐蚀区域且深度>0.05mm 为不合格。

(二)气体介质腐蚀测试(适用于气 - 气换热芯体)

气体介质腐蚀主要包括盐雾腐蚀、湿热腐蚀等,测试通过模拟高盐、高湿等气体环境,评估芯体的耐蚀性,常用方法有两种:

1. 中性盐雾测试(GB/T 10125-2021)

测试原理:将芯体或试样置于盐雾试验箱内,持续喷射 5% 氯化钠溶液雾(pH 值 6.5-7.2),模拟沿海、海洋等盐雾环境,评估芯体的耐蚀性能,气体腐蚀测试方法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预处理:芯体试样(可采用完整小型芯体或代表性部件)用酒精清洗,去除表面油污,记录初始外观;

② 试验箱设置:温度控制在 35℃,盐雾沉降量 1-2mL/(h・80cm²),喷雾压力 0.07-0.1MPa;

③ 盐雾测试:将试样悬挂在试验箱内(与垂直方向成 15°-30° 角),持续测试(时间根据要求设定:24h、48h、96h、168h、500h);

④ 结果检测:取出试样,用流动清水冲洗 5min,晾干后观察表面腐蚀情况(如锈迹、点蚀、涂层脱落),记录腐蚀面积占比。

结果判定:亲水铝箔芯体试样测试 96h 后,腐蚀面积占比<5% 且涂层无脱落为合格;普通铝芯体测试 48h 后若出现明显锈迹为不合格。

2. 湿热腐蚀测试(GB/T 2423.3-2006)

测试原理:模拟高温高湿环境(如南方梅雨季节、浴室环境),评估芯体在湿热条件下的耐蚀性,适用于新风系统、除湿机等芯体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准备:同盐雾测试,记录初始状态;

② 试验箱设置:温度 40℃,相对湿度 93%±2%,无凝露;

③ 湿热暴露:将试样放入试验箱,持续暴露 168h、336h;

④ 检测评估:取出试样,观察表面有无霉斑、腐蚀,涂层有无起泡,必要时进行附着力测试(划格法:用刀片划 1mm×1mm 方格,用胶带粘贴后无涂层脱落为合格)。

结果判定:环氧铝箔芯体测试 336h 后,表面无霉斑、涂层附着力达到 0 级(划格后无脱落)为合格。

(三)综合环境腐蚀测试(适用于复杂工况芯体)

综合环境腐蚀测试模拟多种腐蚀因素共同作用的场景,更贴近实际使用环境,主要包括以下两种:

1. 温湿度 - 盐雾循环测试(GB/T 2423.18-2021)

测试原理:交替进行盐雾、高温干燥、湿热等阶段,模拟昼夜温差、干湿交替的复杂环境,评估芯体的耐蚀稳定性,适用于户外安装的空调冷凝器、汽车散热器等芯体。

测试流程:

① 循环设置:一个循环周期为 24h,包括盐雾阶段(8h,35℃,5% 氯化钠盐雾)、高温干燥阶段(8h,60℃,相对湿度<30%)、湿热阶段(8h,40℃,相对湿度 93%);

② 试样测试:将芯体试样放入试验箱,进行 3 个、5 个或 10 个循环测试;

③ 结果检测:每个循环结束后观察试样外观,测试完成后计算腐蚀速率,检查涂层完整性。

结果判定:汽车铝制散热器芯体经过 5 个循环测试后,无明显腐蚀穿孔,散热管与翅片连接部位无松动为合格。

2. 腐蚀 - 振动复合测试(JB/T 10538-2005)

测试原理:在腐蚀环境中同时施加振动载荷,模拟汽车、船舶等移动设备中芯体的工作状态,评估芯体在腐蚀与振动共同作用下的耐蚀性与结构稳定性。

测试流程:

① 试样固定:将小型完整芯体(如汽车中冷器芯体)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;

② 腐蚀环境设置:在试验台周围设置盐雾喷射装置,喷射 5% 氯化钠盐雾(35℃);

③ 振动加载:设定振动参数(频率 10-50Hz,振幅 0.5-1mm,加速度 10-20m/s²),持续测试 24h;

④ 检测评估:测试后检查芯体有无泄漏(水压试验)、结构变形,观察腐蚀部位的损伤程度。

结果判定:测试后芯体无泄漏、无明显变形,腐蚀区域未延伸至结构关键部位为合格。

三、芯体涂层耐腐蚀性的专项测试方法

针对亲水铝箔、环氧铝箔等带涂层的芯体,需额外进行涂层耐蚀性专项测试,重点评估涂层的防护效果与稳定性。

(一)涂层附着力测试(划格法,GB/T 9286-1998)

测试原理:通过在涂层表面划格,观察涂层脱落情况评估附着力,附着力越强,涂层耐蚀性越好。

测试流程:

① 用刀片在芯体涂层表面划 10×10 个方格(方格边长 1mm,深度至基底材质);

② 用干净毛刷清除划格产生的碎屑;

③ 用 3M 胶带(宽度 25mm)紧密粘贴在方格上,保持 10s 后以 45° 角快速撕离;

④ 观察方格内涂层脱落情况,按标准评级(0 级:无脱落;1 级:脱落面积<5%;2 级:脱落面积 5%-15%;3 级:脱落面积 15%-35%;4 级:脱落面积 35%-65%;5 级:脱落面积>65%)。

结果判定:亲水铝箔芯体涂层附着力需达到 0 级或 1 级为合格。

(二)涂层耐溶剂性测试(GB/T 1734-1993)

测试原理:评估涂层抵抗有机溶剂侵蚀的能力,适用于可能接触油污的芯体(如汽车空调芯体)。

测试流程:

① 用蘸有乙醇(或汽油)的脱脂棉轻轻擦拭涂层表面,擦拭次数 10 次(每次擦拭范围 50mm×50mm,力度均匀);

② 晾干后观察涂层有无失光、变色、起泡、脱落等现象。

结果判定:涂层无明显变化为合格;若出现起泡、脱落为不合格。

(三)涂层耐温性测试(GB/T 1735-2009)

测试原理:评估高温下涂层的耐蚀稳定性,避免高温导致涂层失效。

测试流程:

① 将芯体试样放入恒温箱,设定温度(亲水铝箔 120℃,环氧铝箔 150℃),持续保温 24h;

② 取出冷却至室温,观察涂层有无开裂、变色、脱落,同时进行划格法附着力测试。

结果判定:涂层无开裂、脱落,附着力仍达到 1 级以上为合格。

四、测试结果的应用与注意事项

(一)测试结果的应用

材质选型:通过浸泡测试、电化学测试结果,选择在目标介质中腐蚀速率低的材质(如海水环境优先选择钛合金、316 不锈钢);

工艺优化:若焊接部位在缝隙腐蚀测试中出现腐蚀,需优化焊接工艺(如增加焊接熔深、改善焊缝成形);

质量控制:将盐雾测试、涂层附着力测试作为出厂检验项目,确保批量生产的芯体耐蚀性达标。

(二)测试注意事项

试样代表性:试样需取自芯体的关键部位(如焊接处、涂层区域),尺寸与加工工艺需与实际芯体一致,确保测试结果能反映真实性能;

介质配置精度:腐蚀介质的浓度、pH 值需精确控制(如盐雾测试中氯化钠浓度≤0.1%),避免因介质偏差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;

安全防护:操作腐蚀性介质时需穿戴耐酸碱手套、护目镜、防护服;盐雾试验箱、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需定期维护,防止泄漏;

数据记录完整性:详细记录测试条件(温度、时间、介质参数)、过程现象与结果,形成测试报告,便于追溯与对比。

五、相关标准体系说明

换热芯体耐腐蚀性测试需遵循国家标准(GB)、行业标准(JB、HG)等规范,主要相关标准包括:

GB/T 10125-2021《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》;

GB/T 10124-2021《金属材料 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》;

GB/T 9286-1998《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》;

JB/T 10538-2005《汽车散热器 技术条件》;

HG/T 2371-2016《化工用换热器用钛及钛合金管》。

不同行业的芯体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,选择对应的标准进行测试,确保测试结果符合行业要求。


版权所有©2025 厦门大策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备案号:闽ICP备2024054724号-1   sitemap.xml
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   管理登陆

扫码加微信

TEL:18065929385

扫码加微信